食品安全問題跟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是百姓最關注的話題之一,也是百姓不能容忍的事情。最近,各種各樣的食品安全問題接連地被曝光,無論是國內的企業,還是國外的。染色饅頭、牛肉膏、大型超市出售過期食品,等食品安全事件接踵而來,鬧得人心惶惶。食品安全惡性事件頻頻出現,食品安全監管迫在眉睫,今天筆者與你一起探討食品安全監控之道。 一、抓好食品安全源頭的監控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要確保各類食品質量安全,關鍵要從源頭抓起,做好源頭的監控和管理。 建設食品安全電子監管系統。它是通過軟件系統,將分散的信息進行有效整合,以實現對食品經營者經濟戶口全過程、多角度的數據匯總,為實施動態監管、分類監管和信用監管奠定基礎。 通過實施食品安全電子監管,增強了監管的針對性,實現了食品安全監管從費時費力的末梢監管向省時省力的源頭監管轉變;增強了維權的及時性,實現了維權工作從事后補救向事前保護轉變;形成了工商部門、商品生產經營單位和消費者多方配合、社會共同參與的食品安全監督體系;增強了行業的自律性,避免了手工臺賬記錄不及時、不真實、不完整等弊端;增強了服務的有效性,通過高素質的執法隊伍及高科技手段,達到了高效能的監管和高質量的服務。 二、加強食品流通環節的監控 食品流通由于經營者成分復雜,食品種類繁多,交易場所廣泛,因而監控難、風險大。加強食品流通環節的監控,首先可以建立一個統一的管理平臺,主要承擔信息存儲、過程監控、問題發現、在線查詢、統計分析等功能,其次,運用先進的物聯網技術,推行集成電路卡(IC卡)技術,采集、記錄、傳輸各流通節點信息,并將各經營節點的信息相關聯,形成完整的流通鏈;同時,通過無線射頻識別(RFID)、條碼、CPU卡等各種信息傳遞載體和技術模式,提高追溯精度。 抓好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除了要嚴格把好市場主體準入關口、落實索證索票、貨源追溯、食品質量檢測等措施外,還必須有效拓展信息渠道,這就要求要高度重視群眾、消費者的投訴、舉報信息,注重從食品監管相關部門獲取信息,注意從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新聞媒體方面發現和收集信息,注意從企業回訪、市場巡查等日常工作中獲取信息。這樣方能增強對流通領域食品監管的及時性、有效性,從而最大限度地排除食品安全隱患和降低風險。 下面以生豬屠宰監控為例,讓大家進一步了解食品安全監控這個過程。首先,對經營者進行管理,給經營戶進行培訓、發證。然后,通過這些經營者作為中間環節,實現場場對接、場廠對接,實現產品溯源的管理。 隨后,對生豬定點屠宰場安裝了監控終端設備,并建立了生豬屠宰監管工作平臺。據了解,通過生豬定點屠宰場監控終端系統建設,可實現省、市、區縣三級商務主管部門對屠宰企業關鍵環節的視頻監控。商務主管部門可通過網絡和監控設備,對定點屠宰企業生豬屠宰關鍵環節進行遠程實時監控。視頻監控資料保存在企業監控終端,屠宰企業可以實現本地實時監看和錄像資料調取。商務主管部門在視頻保存期內,可根據監管工作需要調出相應資料進行查看。 生豬屠宰監管工作平臺和監控終端設備的安裝運行,實現了屠宰企業從生豬進廠查驗、靜養待宰、檢疫檢驗、產品出廠、無害化處理等關鍵環節的遠程監控,便于行政執法人員隨時監控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的各個生產環節,及時查處違章違法屠宰行為,為保障肉品質量,確保人民群眾吃上“放心肉”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筆者認為,僅僅依靠科學技術對我們的食品進行監督和管理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逐步建立并完善食品監管長效機制,有效防止企業違法,提倡誠信守法經營,科學引導消費,進一步增強食品生產經營者第一責任人意識,提高公眾食品安全風險意識和依法維權意識,營造人人關心、維護食品安全的良好社會氛圍。